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9 lines (45 loc) · 7.09 KB

Metavers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9 lines (45 loc) · 7.09 KB

“元宇宙”火了,这玩意到底是啥?

元宇宙的起源

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推出了自己的小说《雪崩(Snow Crash)》。

在书中,尼尔·斯蒂芬森描述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并将其命名为“元界”。所有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个“网络分身”。

这个“元界”,英文原著中叫“Metaverse”。它由Meta和Verse两个词根组成,Meta表示“超越”、“元”, verse表示“宇宙universe”。

书中所说的“网络分身”,英文单词叫做Avatar。Avatar就是“阿凡达”。Avatar的原意是“化身”,印度教和佛教中,特指化作人形或兽形的神。如今,电脑游戏或聊天室中玩家使用的虚拟身份,也叫Avatar。元宇宙不是真正的世界,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其实,更准确来说,元宇宙是未来的虚拟世界(现在还不存在)。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头号玩家》就描述了一个虚拟世界。实际上,如果说仅仅是提出虚拟世界,那尼尔·斯蒂芬森并不是世界第一人。早在1981年,美国计算机教授弗洛文奇在科幻小说《真名实姓》中,就构思了一个可以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拥有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但是尼尔·斯蒂芬森仍被公认为是元宇宙的正式提出者。

元宇宙是游戏吗?

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

按照“元宇宙第一公司”Roblox公司(本身也是游戏公司出身)的说法,一个真正的元宇宙产品应该具备八大要素,分别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

  • 身份:你可以拥有一个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无关,可以是总统,也可以是乞丐。

  • 朋友:你可以拥有真人或AI朋友,可以社交,无论在现实中是否认识。

  • 沉浸感:你能够沉浸在元宇宙的体验当中,忽略其它一切。

  • 低延迟: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步发生的,没有异步性或延迟性,体验完美。

  • 多元化:元宇宙可以提供丰富、差异化的内容,包括玩法、道具等。

  • 随地:你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元宇宙,不受空间限制。

  • 经济系统:与任何复杂的大型游戏一样,元宇宙应该有自己的经济系统。

  • 文明:人们聚集在一起,创造独特的虚拟文明、数字文明。

对比一下游戏,大家会发现,即便是现在最先进的电脑游戏,都无法完全符合元宇宙的要求。

总而言之,游戏可以算是元宇宙的初级形态。技术方面,两者还有很大差距。哲学和意识形态方面,元宇宙才刚刚起步。未来,元宇宙很可能以游戏为起点,发展为互联网的替代者,深入整合数字化娱乐、社交网络,甚至社会经济与商业活动。

元宇宙,到底依赖哪些技术?

如今,之所以元宇宙会火,和前几年VR/AR技术风靡不无关系。而且,云计算、芯片、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刺激了元宇宙的概念复苏。

粗略来说,元宇宙包括了这么几个方面的技术——芯片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AR/MR/XR)、游戏技术(游戏引擎、游戏代码、多媒体资源)、AI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

元宇宙是数字宇宙,是平行世界。所以说,元宇宙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和IT、CT技术密不可分。要支持庞大的元宇宙运作,首先必须要有极其强大的算力和算法。算力的根基是芯片,不用解释了吧?算法呢?是软件,更是长期的人才积累和生态经营。虚拟现实技术、游戏技术、AI人工智能,都属于IT范畴。站在CT通信的角度,元宇宙也是一个可以蹭的大热点。没有低延时的5G/6G/全光网,用户就不能接入元宇宙。

最后还有一个区块链,元宇宙需要金融体系和虚拟货币,虚拟货币的背后,就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目前国内出版的好几本元宇宙的书,作者都有币圈或链圈背景。

元宇宙,资本的狂欢?

美国的互联网科技巨头,是最早对元宇宙进行布局的人。

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虚拟现实公司Oculus。目前来看,表面上为了VR/AR,实际上是为了“元宇宙”。

除了Facebook之外,谷歌、亚马逊、迪士尼等巨头,也都进行过元宇宙的战略布局。

国内的第一游戏公司,腾讯,也敏锐观察到了元宇宙的机遇。2020年底,马化腾提出了“全真互联网”的概念,声称其能够“由实入虚,帮助用户实现更真实的体验”。

现在看起来,无论从整体概念还是具体细节上,“全真互联网”都与“元宇宙”概念十分类似。

2020年4月,Epic Games旗下射击游戏《堡垒之夜》,在游戏中为美国嘻哈歌手Travis Scott举办了一场线上虚拟演唱会,吸引了超过1200万名玩家在线参加,震惊全网。

2021年,元宇宙概念真正开始引爆。

3月10日,游戏公司Roblox在纽交所上市,首日股价上升54.4%,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而在一年前,Roblox的估值仅为40亿美元。Roblox是全球首家将元宇宙概念写进上市招股书的公司,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

不久后,3月底,游戏平台Rec Room完成新一轮融资,总额达1亿美元。

紧接着,4月,Epic Games获得10亿美元投资,用来构建元宇宙。

国内方面,也不甘落后。

今年3月,移动沙盒平台开发商MetaApp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SIG海纳亚洲资本领投。这家公司公司号称要打造全年龄段的元宇宙世界。这笔融资,也是迄今国内元宇宙赛道最大规模的单笔融资。

4月20日,游戏引擎研发商代码乾坤(号称“中国版Roblox”)获字节跳动近1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5月28日,云游戏技术服务商海马云完成 2.8 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

Facebook的扎克伯格提出,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要将Facebook从一家社交媒体公司转变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结语

专家们认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未来一定会完成从现实宇宙向元宇宙的数字化迁徙。整个迁徙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数字孪生、数字原生和虚实相生。

数字化迁徙之后,数字空间(元宇宙)里面会形成一整套经济和社会体系,产生新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

人类在元宇宙里面的数字分身,将会永生。即便现实中的肉体湮灭,数字世界的你,仍然会在元宇宙中继续生活下去,保留真实世界里你的性格、行为逻辑,甚至记忆。如果真的是这样,元宇宙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伦理问题——数字的我,究竟是不是我?他是否能够履行人类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可以继承我的财产?是否仍是我真实世界里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这些问题,都需要人类不断地思考,制定出对应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