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54 lines (106 loc) · 6.13 KB

06-1-實戰展示:本書如何寫成.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54 lines (106 loc) · 6.13 KB

Step 1: 蒐集所有的困擾

這本書的素材,是由當時我的筆記讀書會上蒐集問題衍生而來。裡面總共有100多條困擾。我大概歸納出大概是需要解決這 20 條問題

  1. 筆記速度不夠快,無法快速摘要重點。
  2. 筆記散落在不同的筆記軟體中,尋找困難。
  3. 筆記整理困難,容易遺忘。
  4. 筆記之間的連結關係不明顯。
  5. 筆記無法有效地應用和分享。
  6. 筆記容易遺失或無法快速找到。
  7. 筆記無法有效地整理和歸納。
  8. 筆記無法快速記憶和內化。
  9. 筆記無法有效地搜尋和提取資訊。
  10. 筆記無法有效地轉化為行動。
  11. 筆記分類和標籤混亂,尋找困難。
  12. 筆記無法有效地記錄和整合不同形式的資訊。
  13. 筆記無法快速摘要和理解。
  14. 筆記無法有效地連結和串聯不同的知識點。
  15. 筆記無法快速找到相關的筆記知識。
  16. 筆記無法有效地整理和應用學習心得。
  17. 筆記無法快速抓住重點,尤其是跨領域學習。
  18. 筆記無法有效地拓展自身能力和領域。
  19. 筆記無法快速找到相關內容和解決問題。

Step 2: 分類

可以將這 20 個主題,粗分為

  • 輸入的場景
  • 想提升的境界
  •   如何進行整理
  • 如何進行搜尋
  • 如何進行高效應用
  • 如何進行跨領域研究

Step 3: 進行研究

對這 20 個主要的問題,進行過去的流程、經驗概念提取、他人解法的研究。

(1) 概念與流程筆記

1.        點出問題 2.        定義這個問題 3.        敘述流程 4.        怎麼樣把這件事做到更好

(2)觀察與感想筆記

  • *  O-“目標”:觀察外在客觀、事實。了解客觀事實的問題句如下:
    •    看到了什麼?
    • 記得什麼?
    • 發生了什麼事?
  • R-“Reflective”:重新看內在感受、反應。喚起情緒與感受的句子如下:
    •   有什麼地方讓你很感動/驚喜/難過/開心?
    • 什麼是你覺得比較困難/容易/處理的?
    • 讓你覺得印像深刻的地方?
  • I-“Interpretive”:勸釋意義、價值、經驗。尋找前描述意義與價值的問題句如下:
    •   為什麼這些讓你很感動/驚喜/難過/開心?
    •    引發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重要的領悟嗎?   
    • 對你而言,重要的意思是什麼?學到了什麼?
  • D-“Decisional”:找到決定、行動。找到決定和行動的句子如下:
    • 我們有什麼可以改變的地方?
    •   接下來的行動/計劃會是什麼?
    • 還需要什麼資源或支持才能完成目標?
    • 未來你要如何應用?

Step 4: 寫書籍大綱

我最終將所有的筆記領域,重新梳理出一個新流程:「紀錄 -> 提取 -> 整理 -> 搜尋 -> 應用」

並根據這個五大分類,開始構思大綱。

接著將這些題目整理成詳細大綱,若太長則切割為寫作卡片。

根據每一個大綱的標題,我先粗略展開寫上 5-10 句,我對這個事情的感想。

等感想大致寫完。我再看著這 5-10 句的感想線索、搭配原先問題的關鍵字,重寫成一篇的文章。

而這些文章就會變成一篇一篇有效的資訊。

Step 5: 重新整理成書籍章節

等到我重新重寫了這 80% 的文章稿。(這通常是第一遍書稿)

我就會進行二次三次的整理。

也許是將所有的內容做成一份更直觀的投影片,透過整理投影片的過程,讓整個內容可以有更立體的濃縮與對比。

又或者是直接重寫成書籍的章節結構,重新調整安排內部的內容比重。

Step 6: 利用內容矩陣形式,構思章節內的可能標題與內容

Nicolas Cole 在 《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提到互聯網上有常見的五種文章形式。

1.     可操作指南(Actionable Guide):提供讀者具體例子和步驟的長篇指南文章。 2.     意見(Opinion):表達作者觀點或立場的文章。 3.     整理清單(Curated List):提供精選信息或資源的清單式文章。 4.     故事(Story):講述一個故事或案例的文章。 5.     可信的評論(Credible Talking Head):邀請專家學者發表專業意見的訪談式文章。

比如我們原先在筆記的這 20 個困擾,按照這 5種文體,就成了 20 篇可以撰寫的角度:

1.     可操作指南(Actionable Guide Form)

  • 如何提升筆記速度,快速摘要重點的技巧和步驟
  • 如何避免筆記遺失和快速找到需要的資訊
  • 如何有效分類和標籤筆記,解決尋找困難
  • 如何整理和應用學習心得的實用步驟和方法

2.     意見(Option)

  • 筆記軟體整合的重要性:為什麼將筆記集中在一個平台上有助於解決尋找困難
  • 簡單筆記整理策略的價值:如何快速歸納筆記內容
  • 整合不同形式資訊的筆記方法:如何記錄和整合文字、圖片、音頻等多媒體資料
  • 在跨領域學習中筆記如何抓住重點

3.     整理清單(Curated List Form)

  • 最佳筆記記憶和內化方法的精選清單
  • 快速摘要和理解筆記的工具和技巧清單
  • 5個有效的筆記整理方法,幫助您避免筆記遺忘
  • 擴展筆記能力和領域的推薦資源清單

4.     故事(Story)

  • 如何運用筆記連結關係解決實際問題:一個成功的案例分享
  • 一位學習者如何透過筆記搜尋和提取資訊,解決學習困境的故事
  • 透過筆記連結和串聯知識點,我如何完成一個跨領域學習專案
  • 如何透過筆記找到相關內容

5.     可信的評論(Credible Talking Head)

  • 專家觀點-分享筆記的最佳方法和工具,提高有效應用和分享能力
  • 專家觀點-對筆記轉化為行動的看法和建議
  • 專家觀點-如何快速找到相關筆記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 專家觀點-筆記如何記錄和回顧個人成長和學習經驗的重要性